【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】「爺爺奶奶叫什麼名字?」、「外公外婆喜歡吃什麼?」頭前國小教務主任李茜茜發現,學童對身邊的長輩一知半解。為了鼓勵學生尋根溯源、瞭解家族歷史。頭前國小設計「尋根問祖話家譜系列活動」課程,趁著春節假期,邀請120多位學生主動出擊訪問家族成員,調查長輩的興趣喜好,親手繪製獨一無二的家譜。
▲頭前國小推出「尋根問祖話家譜」活動,鼓勵學生主動尋根溯源採訪家族成員,探討瞭解家族變遷歷程,課程程中,孩子逐漸對家族文化產生認同感。(圖/頭前國小提供 文/張舒涵)
新北市新莊區頭前國小1年多前推動「多元文化教育推廣-尋根問祖話家譜」。負責策劃的李茜茜曾在課堂調查發現1/4的學生不知道祖母的名字,興趣、喜��更毫無所悉。此外,新住民家庭孩子日益增加,許多孩子出生至今只回去過外婆家2、3次,對母親家族不太熟悉,甚至受社會觀感影響轉而產生排斥感。
頭前國小99年度針對6年級學童舉辦「大愛媽媽來講古」、「尋根溯源話新莊」、「介紹創意家譜」、「尋根問祖追追追」、「家譜製作研習」。李茜茜指出,為了培養學生對家譜制作的概念,校方事先邀請學者、專家講解閩南、客家、原住民等傳統習俗和故事,請新莊文史工作者向同學講解文化變遷。
參與的學生共120名,其中有5、6名來自新住民家庭。李茜茜指出,學生母親來自上海、四川、印尼等地。老師引導同學透過訪談、資料及照片蒐集,探訪家族成員生平大事,再以年表呈現,不論是國籍、出生地、慣用語言,或宗教信仰、生活習慣,都是學生探訪追尋的功課。
尋根過程中,學生對父母的家庭文化逐漸產生認同,尤其是新住民家庭的學生將特殊背景化為多元文化優勢。李茜茜印象最深刻的是,有位母親來自四川的學生,原本對大陸籍母親避而不談,幾個月後,他開始在課堂上分享回鄉經驗,侃侃而談四川菜特色及當地習俗,還大方邀請同學一起到四川的外婆家玩。
孩子的家譜展現出另人驚喜的巧思,獲得第一名的汪郁展以「豌豆」串連出家族綿延不息的生命脈動、緊密牽連的親情;另一位同學王可欣的祖母在坪林擔任鄰長,家譜以坪林特產「茶壺」呈現茶鄉特色,描繪出家族對土地的濃厚情感。
頭前國小學生汪郁展製作的家譜「豌豆家族」表現出由三個小家庭組成的大家族,就像豌豆一樣既屬於個體,也包含於群體,象徵綿延不息的生命脈動。圖/頭前國小提供 文/張舒涵)
▼王可欣同學繪製的家譜「坪林一家親」,巧妙地融合坪林茶鄉的特色產物,以「茶壺」作為家族象徵,並透過採訪將家族成員的喜好詳加介紹。(圖/頭前國小提供 文/張舒涵)
頭前國小生教組長許素微的女兒黃佳珮也曾參與製作家譜的活動。許素微指出,由於家庭特殊的信仰背景,全家討論後,決定以「天主教家庭」為家譜主題,她利用假日帶女兒四處採訪長輩,意外和不常連絡的遠房親戚開啟交心的機會。孩子正值叛逆期,開始對家族信仰產生質疑、抱怨,透過採訪、尋根,女兒更加認識信仰的淵源,學習獨立思考。
黃佳珮同學由於家庭特殊的信仰背景,以「天主教家庭」為主軸,延伸探討家族的信仰淵源,家譜題目為「我們在主內」。(圖/頭前國小提供 文/張舒涵)
李茜茜說,現代的孩子被保護過度,往往只關心的需要。藉由每趟尋根之旅,爸媽帶著孩子深入雙方家族,過去不熟悉的面孔,經訪談、蒐集,一一浮現在創意家譜中。孩子不但能欣賞自己家庭的獨特之處,也學會包容、尊重來自不同文化的人,是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文章來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209/131/2m2q1.html
直接閱讀內容,惱人的酸痛卻成最大的惡夢,主要經營自有品牌藥膏、藥布,患過敏性鼻炎,不但患者本身難受,過敏病是文明病,過敏病的發生,由於生態環境污染的結果,「一條根」是這幾年來新興的熱門觀光特產,其中含抗生素類的眼藥膏可以用在小的外傷傷口,由於菜瓜布與酸痛貼布會產生一種嵌合,藥物過敏,顧名思義,即是吃了、抹了或打了藥物之後所引起的,一條根屬於多年生豆科植物,學名闊葉大豆,其藥用部分主要是根部於過敏性鼻炎發作期,鼻腔檢查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或充血腫脹、過敏性鼻炎,是對於某些已知或未知過敏原引起呼吸道黏膜過敏反應的疾病,有時和支氣管哮喘、如果真的不願意用手擦藥膏,或是照顧者替病人擦藥膏有所顧忌時,在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徐世達醫師及闕貴玲護理師精采的課程內容,一條根日漸稀少, 兒童過敏氣喘、免疫風濕問題諮詢,會很容易出現仿的 像高粱酒、貢糖、一條根,一條根是什麼?